研究方向:
等離子體物理:研究等離子體的形成、各種性質和運動規律,利用磁約束等離子體進行持續的核聚變反應,等離子體與材料之間的相互作用。
納米物理:研究納米團簇、量子點、納米管、納米(量子)線、量子阱結構、納米功能薄膜等納米結構的結構特征與表征,受限量子效應及其電聲子性質,以量子效應器件在微納電子學中的應用。
醫學超聲學:研究超聲在生物介質(含血流介質)中傳播所引起的生物效應、機械力學效應等,以及超聲協同微泡在基因藥物傳遞等醫學領域中的應用等。
醫用理論物理:強調理論物理在醫學方面的應用,涉及生物力學、血液的流動、超聲、生物電、生物磁、激光、X射線、顯微鏡、核磁共振等相關領域。
導師介紹:
彭志華:工學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2003网站太阳集团材料物理研究所所長和物理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納米材料的物理特性及應用。對碳納米管及其複合材料的電磁性能特别是微波吸收性能有深入的研究,在“Physical Review A ”、“Physics Letters A”、“Physica E”、“Chinese Physics B”、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等國内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53餘篇,已被SCI收錄11篇,EI收錄5篇。以第一作者撰寫的論文國際引用超過150次,獲湖南省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二等獎1項,衡陽市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一等獎2項。作為主研人員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博士基金項目各1項,主持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湖南省科技計劃項目各1項,主持湖南省教育廳項目2項,另主持或參與各類教研、科研課題近30項。主編了《大學物理》、《醫用物理學》和《大學物理實驗》3部教材,并獲2003网站太阳集团首屆優秀教材獎,其中《醫用物理學》教材已被30多所高校采用。現為 “Physics Letters A”、“Chemical Physics Letters”、“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Physica E”、“Chinese Physics B”和“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等國際知名期刊的審稿人。2009年以來,組織指導學生參加湖南省大學生物理競賽,獲一等獎三項、二等獎16項、三等獎35項。指導教研室三位青年教師參加2012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師首屆大學物理課堂教學競賽,獲一等獎3項,個人比賽成績分别排名全省第一、第二、第三名,囊括全省前三名。擔任《高等量子力學》、《材料物理》、《理論物理前沿專題講座》、《結構與特性》、《大學物理》、《醫用物理學》和《大學物理實驗》等研究生和本科生課程的教學工作。
胡繼文:理學博士,現任2003网站太阳集团物理教研室副主任,主講《大學物理》、《醫用物理學》和《影像物理學》等課程。對聚焦超聲場的優化設計與控制、超聲場中的空化效應對生物媒質加熱的影響和空化效應在靶向藥物傳遞中對血管壁損傷的機制等有深入的研究,目前在博士後流動站從事Tokamak邊緣等離子體物理方面的研究工作。近幾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Ultrasonics、Chinese Journal of Acoustic等期刊發表相關科研論文19篇,其中被SCI、EI收錄論文6篇,主持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湖南省教育廳重點項目和湖南省教育廳一般項目各1項,主持橫向項目1項,參與國家自科基金等項目4項。組織指導學生參加湖南省大學生物理競賽,獲一等獎2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20項。參編《大學物理》、《醫用物理學》教材各1部
杜丹:1979年出生,副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2005年6月華中師範大學畢業,獲理學碩士學位,同年進入2003网站太阳集团從事物理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現任物理實驗室主任,承擔了《醫用物理學》、《大學物理》、《光學》《高等電磁場理論》、《大學物理實驗》等課程的教學。2008年開始參與2003网站太阳集团核聚變與等離子體物理研究團隊,主要從事離子回旋共振加熱的理論分析與數值模拟。目前為止在國際國内期刊上已公開發表論文29篇,其中SCI/EI收錄論文共14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項目編号11205086)、湖南省教育廳課題1項(項目編号10C1175)、衡陽市科技局課題1項(項目編号11C1073)、博士科研啟動基金1項(項目編号2015XQD43)、網絡教育資源建設項目1項、校級課題1項(項目編号2009ZZ066),主要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聯合資助課題1項、教育廳項目2項、2003网站太阳集团省、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培育項目1項,獲衡陽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
近幾年發表的主要論文:
[1] Chen Xuekun, Liu Jun, Du Dan(通訊作者), Chen Keqiu. Anomalous thermal conductance of graphyne under lower temperature[J]. Journal of Physics: Condensed Matter(SCI收錄), 2017, 29, 455702.
[2]Yin Lan, Yang Cheng, Gong Xueyu, Lu XingQiang,Du Dan, Chen You. ICRF fast wave current drive and mode conversion current drive in EAST tokamak[J]. Physics of Plasmas(SCI收錄), 2017, 24(10), 102502.
[3] Du Dan, Gong Xueyu, Yin Lan, Xiang Dong, Li JingChun.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triple liquid stub tuner’s impedance matching for ICRH on tokamak[J].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收錄), 2015,17(12), 1078-1082.
[4] Du Dan, Gong Xueyu,, Wang Zhenhua, Yu Jun, Zheng Pingwei.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ICRH antenna’simpedance matching for ELMy plasmas onEAST[J]. Journal of Plasmas Physics(SCI收錄), 2012, 78, 595-599.
[5] 杜丹,龔學餘,曹錦佳,王振華,鄭平衛,揚文超.ICRH帶狀雙天線的間距對等離子體耦合特性的影響[J].計算物理(EI收錄),2012, 29, 389-393.
[6] Du Dan, Gong Xueyu, Hu Heping, Liu BaiQing, Huang QianHong, Lu XingQiang. The effect of a poloidalphase difference on the asymmetry of the coupling characteristics of an ICRF antenna. Contributions to Plasmas Physics(SCI收錄),2011, 51,754-759.
[7]尹陳豔, 龔學餘, 杜丹(通訊作者), 向東, 胡淩志, 譚清懿. 三支節液态調配器ICRH時的阻抗匹配過程分析[J].原子能科學技術(EI收錄), 2014, 38,539-541.
[8] 杜丹, 龔學餘, 劉文豔, 李偉軍, 尹岚, 陳鈾. 托卡馬克中ICRH天線的優化設計[J]. 核聚變與等離子體物理(核心),2011,31,53-56.
[9] 杜丹,龔學餘,王振華, 尹岚, 揚文超. 數值模拟天線與等離子體的耦合過程[J]. 科學技術與工程(核心),2010(10),26,6508-6510.
[10] 王菲,龔學餘,杜丹,任玉虎,李景春. 托卡馬克等離子體密度分布對離子回旋波與等離子體耦合的影響[J].低溫物理學報(核心),2013,35,133-137.
[11] 任玉虎, 龔學餘,杜丹,李聖,陳雙糧,任靜.ICRH天線發射譜n||對快波少數離子加熱效果的影響[J]. 核聚變與等離子體物理(核心),2013,33,121-126.
[12] Yu Jun, Gong Xueyu, Li Xinxia, Du Dan. Excitation of geodesic acoustic modecontinuum by drift wave turbulence[J]. Journal of Plasmas Physics(SCI收錄), 2012, 78, 651-655.
[13]餘俊,龔學餘,李新霞,杜丹.環向轉動馬赫數為常數時的托卡馬克平衡位形[J]. 2003网站太阳集团學報(核心),2012,26,1-3.
[14]尹岚,龔學餘,劉燕,杜丹. 托卡馬克等離子體中快波電流驅動的準線性擴散系數研究[J]. 低溫物理學報(核心),2013,35,391-395.
[15]Ping-weiZheng, Xue-yu Gong, Jun Yu, Dan Du. Fully implicit iterative solving method for the Fokker-Planck equation in Tokamakplasmas[J].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收錄),2014, 16, 1000-1006.
[16]鄭平衛,龔學餘,何麗華,杜丹.電子回旋波注入下的三維Fokker-Planck方程求解[J]. 核聚變與等離子體物理分卷(核心),2011,2,56-61.
[17] 杜丹,龔學餘,胡和平,王振華,胡解生.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在幹涉實驗中的實踐[J]. 數理醫藥雜志,2010, 23, 376-378.
[18] 杜丹,王振華, 龔學餘, 胡解生. 擴展光源對測量誤差的影響[J]. 物理通報,2010, 2, 56-58.
近幾年主持課題:
[1] 2013.01-2015.12 杜丹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ICRH天線系統與等離子體相互作用的理論研究》(項目編号11205086)30萬.
[2] 2014.01-2017.12 杜丹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電子回旋波抑制托卡馬克裝置撕裂模不穩
定性的理論研究》(項目編号11375085),88萬.
[3] 2011.01-2013.12 杜丹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先進托卡馬克中電子回旋波和快波聯合非
感應電流驅動的理論研究》(項目編号11075073),46萬.
[4] 2010.07-2013.07 杜丹主持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離子回旋共振加熱天線系統的優化設計》(項目編号10C1175),1萬.
[5] 2010.07-2013.07 杜丹主持衡陽市科技局項目《托卡馬克裝置中天線系統的優化設計》(項目編号2010Kj12)0.5萬.
[6] 2016.03-2017.03 杜丹主持博士啟動基金《EAST裝置ICRH天線系統阻抗匹配的理論研究》(項目編号2015XQD43),2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