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正是霜寒露冷、黃葉凝露成霜時候。九月是金色的,一片又一片的金黃映入人們的眼簾,就連黃昏落幕時的一溪清流,都倒映着金黃的色彩。秋天的财富在九月裡溢滿,從未改變過豐腴厚重的景象。九月的手掌拂去小溪夏日的狂躁,用心聆聽着秋日的私語,輕輕地彈唱着九月醉人的秋歌,惹得天空湛藍高遠,碧空如洗。在這樣一個金色的季節我們遊覽了紅色勝地井岡山。
九月二十日清晨,我們學院的老師們精神飽滿、意氣風發地登上了開往去井岡山的旅遊大巴,懷着無限憧憬和神秘向往的心情一路高歌踏上了井岡山紅色之旅。經過三個多小時的旅程我們終于到達了目的地---茨坪。首先進入眼簾是這裡群山連綿,巍峨多姿,海高無際,翠竹蔥茏,穿行在群山之間,看流雲湧動,聽溪流潺潺,不得不讓人歎服井岡山的壯麗多姿。這是一片綠色的山,也是一片紅色的山,這裡蒼松翠柏、風景如畫,這裡曾烽火連天、硝煙四起。這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
井岡山是中國共産黨在全國開辟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它證明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是中國革命的正确選擇,它告訴我們隻要代表人民的利益,革命的星星之火是可以燎原的。它記載了中國工農革命軍從1927年9月直至1930年期間的整個革命程。來到井岡山的人總希望能夠在這片土地中尋找到當年老紅軍的力量,尋找到當年“紅色根據地”的那種精神,讓那種精神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永放光芒。我們先後參觀了井岡山革命博物館、井岡山烈士陵園、茨萍毛主席舊居、井岡山黃洋界哨口、紅軍醫院、大井紅軍領袖故居等革命勝迹。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感受着革命先烈在艱苦歲月裡的生活和不屈不撓的鬥志!當我走過主席故居那滿是槍眼彈洞的殘牆;走過朱老總挑糧上山的蜿蜒小道;走過那浸透年輕烈士鮮血和青春的紀念碑前……塵封的曆史在記憶裡開始複蘇,書本上的知識在我們的眼前變得鮮活。“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逍遁”黃洋界作為當年處在深山之中的關卡要隘,因為有了毛澤東的詩詞,有了紅軍,有了黃洋界保衛戰而名揚四海。站在黃洋界頂,我仿佛聽到了嘹亮的号角聲,聽到了戰場上奮勇的殺敵聲。在井岡山革命博物館、井岡山烈士陵園,我們感受到當年革命領袖、紅軍戰士和井岡山人民在敵人嚴密封鎖的情況下所進行鬥争的艱苦性。同時井岡山的一草一木和流傳下來的動人故事感動着我們每一位老師。那棵毛澤東、朱德挑糧上山時曾歇息過的菏樹,如今枝繁葉茂,默默見證着曆史。那副舉世聞名的"朱德的扁擔",使當年革命領袖與人民群衆同甘共苦的動人情景曆曆在目。大井毛澤東故居後的兩株大樹三枯三榮的傳奇經曆,我們不僅感歎大樹之靈性,更堅信我們社會主義事業的繁榮昌盛。井岡山精神激勵着一代又一代人前赴後繼。
當前,全國各族人民在黨中央正确領導下反腐倡廉、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和諧社會,學習井岡山革命精神結合我們的實際就是要學習井岡山人的堅定信念,不怕困難,不屈不撓的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就是要在井岡山革命精指引下,保持共産黨員的先進性。井岡山之行雖然短暫,但井岡山給我們的震撼是我們來井岡山之前是無法想象和感覺到的。我們體會到革命勝利成果來之不易,是許多革命前輩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應加倍珍惜。并堅信井岡山精神與與時俱進的時代品質相結合,熔鑄成新的時代精神,形成強大的民族凝聚力,我們定能"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鼈”。老師們為培養好我們的下一代努力吧!
二〇一四年九月二十三日